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

英語學得好不好 關鍵在老師怎麼教

【文、圖/聯合線上企畫】

隨著全球化潮流,地球村成形,英語力也成為學生和國際接軌的重要能力。各縣市政府提升學生英語力不遺餘力,有的縣市致力打造英語學習環境,也有縣市乾脆增加學童學習英語的時間,或是打造行動英語村、興建英速魔法學院、英語教育向下延伸到小一。儘管如此,中小學生英語雙峰現象仍然嚴重,中小學英語應該怎麼教,值得深思。
教育部國教司分析,由於英語不是母語,有些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,仍習慣用國語解說,並大多採用傳統的課堂講述模式進行,能善用多媒體、運用多元活潑教學活動、把握聽說讀寫等多元評量原則,從英語會話、短劇等過程來評量學生能力的學校仍屬少數,影響學生學英語的興趣。

國教司人員強調,教師若能在課堂運用全英語教學,必要時輔以雙語教學,並善用教學媒體,活化課堂教學,才能同時加強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。

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陳超明認為,現行九年一貫課綱有關英語能力指標太過複雜,要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樣樣具備,但是中小學一班三、四十人,英語教師為了趕進度,根本沒辦法好好教,學生也沒有練習的機會。他強調,「應該把英文當能力,而不是當學科教,才能讓學生學好英語。」

陳超明說,英語應該分組教學,讓每個學生都有大量的練習機會,「教師讓學生多練習、不趕進度。」並鼓勵學生大量閱讀,透過閱讀英語繪本、故事書,學生讀得東西多,自然能舉一反三,單字及文法就能運用,而不是光教枯燥的文法,或是教學生死背單字而不會運用。

學校怎麼敎,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。位於新北市三峽區的有木國小是偏遠小學,學童放學後沒有地方學英語,可是,走在校園裡,幾乎每個學生都能用英語相互問候,聊聊天氣與心情。教師透過繪本、戲劇、歌曲等教學,學校還有「英語空中大放送」時間,全校學童跟著廣播大聲學說英語,增加自信。

英語教師張明惠說,小朋友最愛上英語繪本及戲劇,每次學童聽完故事後,會自己創作劇本,配合自製服裝道具,分組上臺演英語話劇,小朋友樂翻了,根本不覺得是在上課,而是用英語玩遊戲。

公立學校受限於上課時數有限,教師必須讓教學更活潑,才有助提升學生學英語興趣。私立學校雖然在課程時數上較有彈性,但師資和教學更是重要。新北市新店區康橋雙語實驗學校,不僅英語課時數比一般學校多,英語課還採能力分組教學,甚至連藝能科教學像是體育、音樂、家政課等,都是外師全英語教學,讓學生學了英語後,有實際在生活中運用的機會。

來自南非、具有合格教師證的康橋英語教師伊索認為:「語言是表達的工具,除了閱讀,必須會說、敢講才能派上用場,教師必須給每個學生機會。」在他的課堂上,每個學生都是主角,沒有人會被冷落,他帶領學生學習用簡單的英語表達生活點滴,還運用網路影片等作輔助教材,和學生討論全球暖化、理財等議題,讓學生用玩具鈔票買玩具、到餐廳學西餐禮儀等,並培養學生用英語寫日記的習慣,英語自然而然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。

「語言學習是長線,縣市政府要從小學、國中到高中等都要做好整體規劃,不能只重視國小英語教學。」陳超明語重心長地說。他表示,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訂出學生十二年英語能力指標,學生每個學習階段,都有該學會的英語能力,縣市政府也不必花大錢打造英語村、增建視聽教室,只要教師教學活化,把生活情境融入課堂,「情境是隨時都可以創造的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